情感话题解读,带您走进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!我是你的情感解忧人,但你要懂得放过你自己!
文
风停夜泊
原创·抄袭必究
引言:人到晚年,最好的归宿,到底是什么?(深度)
越来越多的前车之鉴告诉当下的正值晚年或即将晚年的人:
①老了,手里留点钱不要全部给子女,避免不时之需;
②老了,学会调整好心态,避免遇到什么为难着窄的事,客观人没把自己怎样,自己先把自己撂倒了;
③老了,少掺和子女家的事,儿孙自有儿孙福,不要好心办坏事,避免晚景凄凉;
④老了,尽量独居,要明白和子女之间远香近臭……
⑤老了,就住养老院吧!
这些看似通透的晚年活法,却占据了多个下下之策!
独居,需要个人身体康健为前提!
住养老院,未必你想象的那么顺遂!
不知道从何时起,养老问题已成为了普遍“难”题!“养儿防老”四个字,已成为了不知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的“耻辱”。
随着人们年龄增加,直至晚年,有些曾经的年轻人才能对养老的问题真正“感同身受”。如何养老、在哪养老,已成为了与年轻人之间没有硝烟的争斗了!
有人说,父母对子女的反哺情况,完全取决于父母从前的教养!实际上,子女和父母之间的“感情”,和父母的养、教似乎不是%的关联。
世上,没有任何一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成龙凤,没有任何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子女对自己孝顺。
但是,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教缺失的父母,子女出人头地的并不少,反而那些理论和实际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家庭,子女反而在成年后,不成样子。
家庭教育,在人心和人性面前,巧遇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现实,并不值得一提!
早些年,没人会对于养老问题感受到是多么大的难题,反而是人老了,只做“老人”就可以了!横竖老年人说的话对年轻人就多听听,老年人说得不对年轻人适当选择性吸收即可。
可纵观当下,老年人的养老,早已经和当下的现实产生了不可脱离的关系:
1:金钱是“孝”的试金石;
2:带娃是“养”的度量尺;
3:从前父母言行是“赡”的标准;
4:家产是“敬”的根基!
孰是孰非,在老与少之间,成为了不可说的“秘密”。
当从前的养儿防老被当下的“我养你小你陪我老”唯美地代替后,养和教到后来的养与敬的反差,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。
个别父母与子女之间,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实!
从人心和人性角度出发时,我们会发现,如今的养小和赡老早完全是两股对抗的力量!
有些老人,年轻时种下了子女眼中的恶因,老时候被子女厌弃;有些子女对于尽孝,只能是力不从心的有苦难言……
老人的养老难,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,导致了空巢老人那么多、想去养老院的老人那么多、想雇佣保姆也不在儿女身边的老人那么多?
只是,雇保姆、进养老院、个人独居,都是有不可抗的“因素”之下的下下之策。
其实,只要年轻人不要过于物欲熏心、私心浓厚,老人心胸豁达不要给儿女添乱,父母和子女之间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!
人到晚年,最好的养老方式,还是“靠儿女”这一种方式,理由如下:
第一:不必因父母与子女不和导致的“养儿防老”落空,让老年人和子女双双背上“骂名”。
第二:父母不必为了名义上的为儿女减少“压力”,而刻意忍着对子女的思念而独自生活。
第三:子女可以不必在晚年自己需要养老的时候,才想起对父母的缺憾。
现实生活中,只要父母没有在曾经把子女仇人般对待、只要没有把子女恶意推向黑暗的深渊,那么反哺时儿女必须责无旁贷!
需要反哺时,儿女不盯着父母的积蓄、不计较曾经自己认为的“委屈”,父母不必完全为了迎合子女看其脸色而战战兢兢、不要和子女过多算计……
这样的形式,首先就构成了和谐的第一步!
身为父母,不要人云亦云地认为去了养老院或者请了保姆就日子好过,这真的是实在指望不上子女后的下下之策。
身为子女,不要见样学样地方大自己父母的瑕疵,虽然父母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生下了你,但是你也尝受到了世上的美好。
父母与子女之间,最好的相处形式是保持合理距离。
父母健康时的独居,是距离。后来父母需要时刻子女在身边时,管好自己的嘴别乱说话,也是距离。身为老人子女的另一半,如果真的有爱,就别忘了逼着自己“爱屋及乌”。否则,矛盾不断中,所有人都不好过!
总之,人老了难是必然的,但能够和子女和谐地处在一个“家”中,便是最好的安度晚年的状态!
我是优质情感领域作者,曾为诸多咨询者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解惑帮助。对于婚姻、感情、人际关系等,有着丰富的经验,如您有相关感情上的困惑,欢迎向我发起咨询,直接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向我提问。
—End—
情,是人在世间的炼狱。爱情也好、友情也罢,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!
话题讨论:你认为人老了,该如何度过晚年?欢迎留言互动吧。
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